您好,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学苑!

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:

400-860-2997

表达技巧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播音艺考攻略 > 表达技巧

重音停连运用:让稿件叙事“活”起来

来源:中影人艺考播音主持学苑 发布时间:2025-03-28

        在播音主持领域,重音停连犹如一双神奇的手,巧妙地塑造着稿件的灵魂。它们并非简单的发声技巧,而是让稿件叙事“活”起来的关键密码,能赋予文字生命力,带领听众穿越纸面,走进故事深处。
 重音:点亮叙事的“聚光灯”
        重音是声音的焦点,是我们向听众传递信息重点的信号。然而,选择重音并非随意而为,它需要播音者深入理解稿件的内涵,捕捉文字背后的情感脉络。在讲述一些小众的历史故事时,这种对重音的精准把握显得尤为重要。
        以一段关于敦煌莫高窟修复者的稿件为例。莫高窟,这座屹立在沙漠之中的艺术宝库,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。在修复者的故事里,“每天,他们都小心翼翼地清理壁画上的积尘,哪怕是针尖大小的脱落,都如心头之痛。”在播读这句话时,“小心翼翼”“针尖大小”“心头之痛”等词汇应当作为重音突出。“小心翼翼”描绘出修复者对壁画的珍视与敬畏;“针尖大小”强调壁画破损的细微程度,侧面反映修复工作的精细;“心头之痛”则直抵修复者内心,展现他们对文化遗产的深厚情感。通过突出这些重音,听众仿佛能看到修复者们专注的神情,感受到他们对莫高窟深沉的热爱。
        重音的表达也并非只有加重音量这一种方式。有时候,轻柔的语调反而能产生更强烈的效果。在讲述莫高窟修复者的爱情故事时,“月光洒在他疲惫却满足的脸上,她轻轻地将毛毯披在他肩上”,这里的“轻轻地”采用轻柔的重音处理,更能体现出两人之间细腻而深厚的情感,营造出温馨的氛围。
 
停连:奏响叙事的“韵律曲”
       停连,即停顿和连接,它是播音主持中不可或缺的节奏调节器。恰到好处的停连,能让叙事如潺潺溪流,时而舒缓,时而湍急,紧紧抓住听众的注意力。
       在讲述敦煌莫高窟修复工作的艰辛时,我们可以这样运用停连:“修复壁画的过程漫长而复杂。一幅壁画的修复,短则数月,长则数年。 / 他们常常在昏暗的洞窟中,一待就是一整天。 / 忘记了时间,也忘记了自己。”在这里,每一处斜线标注的停顿,都给听众留出了思考和感受的空间。第一个停顿让听众对修复工作的漫长有了直观的认识;第二个停顿则强化了修复者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守;最后一个停顿则引导听众去体会修复者忘我的奉献精神。
       停连还能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场景和层次。当我们从讲述修复者的工作场景切换到他们的生活场景时,可以通过适当的停顿来实现过渡,让听众清晰地感受到场景的变化。同时,连接的运用也至关重要。在描述修复者工作的连贯性动作时,如“拿起画笔,蘸上颜料,仔细地涂抹在壁画的破损处”,快速而流畅的连接能让听众感受到修复工作的一气呵成,增强叙事的紧张感和节奏感。
 
重音停连:唤醒沉睡的文字
       重音与停连并非孤立存在,它们相互配合,共同演绎出稿件的独特魅力。在讲述敦煌莫高窟的故事时,通过巧妙地运用重音停连,我们可以让听众仿佛置身于那神秘的洞窟之中,亲眼目睹修复者们的辛勤付出,感受到他们对文化遗产的热爱与执着。
       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者来说,掌握重音停连的运用技巧,不仅是提升专业能力的关键,更是与听众建立情感连接的桥梁。在每一次的播音实践中,我们都应当用心去感受稿件的情感,用重音停连这把钥匙,打开听众的心灵之门,让沉睡的文字在声音的世界里焕发出勃勃生机。无论是小众题材的历史故事,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,重音停连都能帮助我们将其生动地呈现给听众,让叙事充满活力,让声音传递情感。

说明: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(QQ:1624823112),万分感谢!

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