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中影人艺考播音主持学苑 发布时间:2020-05-06
诗歌朗诵从字面理解来看是独立的,诗和歌是比较统一的,所以诗歌也可以唱出来,那么,诗歌朗诵时要避免什么呢?
首先,要避免"矫揉造作"。诗歌朗诵和其他文体的朗诵一样,要自然,决不可以做作。诗歌的感情虽然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,但仍然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。要朗诵好一首诗,首先要认真阅读,领会作者的感情。然后,努力地去引起共鸣,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。只有这样,我们的朗涌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。听众听起来才会觉得"自然"。如果朗诵者并不领会作者的情感而只是"估计"作者的情感,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。失去了内在的感情基础,单单依靠技巧来支撑,听众听起来就必然会感到"做作"了。
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故事,说的是古代有几位诗人是好朋友。有一次一块儿到外边儿喝酒。听到歌女正在唱歌,就打赌说,我们记下她们所唱的诗歌,谁的作品唱得最多,就算赢家。这个故事不仅使我们知道古诗是可以传唱的,而且使我们知道古代诗歌的发表方式主要是朗诵演唱会。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了诗常常到市场上念给老百姓听,这不也就是开诗歌朗诵会吗?
然而,诗歌虽然有优越的朗诵先天条件,却也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朗诵好的。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些人朗诵诗歌时矫揉造作,平淡乏味,不得要领,千篇一律。所以,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诗歌朗诵的技巧问题。
意境是指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。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,如果没有意境就很难说是好诗,朗诵者表达不出意境,也就不算是上乘的朗诵。无意境的朗诵,情浮意浅,声音形式怎样变化多端,也弥补不了这根本上的缺欠。感受意境,要求思索、想象、回味、憧憬,紧紧抓住具体而微妙的构思与变化。同时,要在此基础上,引发浓烈的感情,并做到"因境抒情".
第一,诗歌往往充满了比喻和象征,如果不从意境感受着眼就往往使人眼花缭乱,如堕入云里雾中,不得要领。
第二,诗的语言较为凝练的特性,在诗作中显现出万千气象,不感受意境,只是局限于文字,诗昧就无从表现。
第三,诗的语言又具有跳跃性,更增加了诗歌的容量。朗诵者如果表达不出诗的跳跃中的内在程序,把一个个句子平摆浮搁地读出,意境也就无从表达了。
第四,因境抒情,从全诗的整体出发,在意境需要的前提下引发,避免片段感。
以《囚歌》为例。作者身陷囹圄而不屈,面对利诱而不惑,豪情壮志、气贯长虹。
人的身躯与狗洞,"自由"与永生,简洁鲜明的对比,造成了恢宏高远的意境。在朗诵时,必须提挈全篇,以具体的、形象的比喻和象征传达出意境的可感性,发挥意境的感染力。
这里需要指出的是,朗诵最忌讳脱离整体意境感受去图解比喻和象征,致使诗歌的朗诵有貌无神。
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,
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,
一个声音在高叫着:
"——爬出来吧,给你自由!"
我渴望自由,
但我深知,
人的躯体,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!
我期待着,
地下的烈火升腾,
让我和这活棺材,
一齐烧掉。
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!
比如,"爬出来吧,给你自由!"是诗人转述自己的所听所感,而并不是由一个说客出面,所以,在表达中充满了憎恶、否定的态度感情,从而也更增添了诗人赤诚的内心。如果朗诵者忽然以敌人的语气,甚至某种怪腔怪调表达,那意境便顿然消失。还比如,"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!"本是表达诗人的热烈期望,深沉内在,自励自勉,如果朗诵者为加重语气分量,采用上扬语势,像是在发出号召,就会破坏应有之意境。
因此,意境,必须从整体把握,避免落人图解式的歧途,诗歌朗诵时避免出现任何问题,这也是播音主持培训的同学需要注意的问题!
说明: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(QQ:1624823112),万分感谢!
官方微信
微信扫一扫
官方微博
微博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