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学苑!

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:

400-860-2997

新闻播报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播音艺考攻略 > 新闻播报

《新闻联播》播音员有什么新尝试吗?

来源:中影人艺考播音主持学苑 发布时间:2020-09-07

  2004年,身为播音组组长的李瑞英在央视网和网友聊天时说到,《新闻联播》播音员必须要耐得住寂寞,沉得下心,才能完成把文字语言变成有声语言的艺术再创作的过程。

新闻联播

  张颂完全同意李瑞英所讲,因为“一天不练,自己知道,三天不练,同行知道,一周不练,全国人民都知道”。

  薛飞和杜宪进入《新闻联播》是在1981年,那个时候“文革”结束还不久。“文革”期间所形成电视播音风格基本就是高亢激昂战斗檄文似的播音,“文革”之前备受推崇的播音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播音员夏青、齐越那般的爱憎分明、坚定豪迈。薛飞他们把夏青他们的那种播音称之为“新华体”,速度也比较慢,总感觉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有很远的距离。于是,他们和之后进入《新闻联播》的张宏民、罗京、卢静等人一道,谋求播音上的某种突破。

  比如,薛飞这些年轻的播音员会刻意把播音的速度加快些。张颂总结,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,播音的速度是每分钟160到180字,到了1980年代就变成了每分钟220字到240字,1990年代以后,速度再次要求加快,变成了每分钟280字。1980年代的那次提速就来自于薛飞他们的探索。探索之后,每分钟220字几乎成了新闻播音的基本速度要求。

  薛飞还尝试过一种新“动作”——每播完一条稿子,都会把头扭向一旁。而此前,几乎所有播音员在播完新闻的时候,只会直愣愣地看着镜头,如果导播慢了就显得非常傻。

  这个动作,是他们参考国外新闻主播的举动,这样显得非常自然和舒服。他们那个时候并不知道,国外的主播其实是扭头去看监视器。薛飞只是觉得,这样就可以给观众一个间断,提醒他们接下来就会是另外一条新闻或者出画面了。

  从这一扭头,薛飞他们开始从观众角度考虑,怎么播报才会让人感觉更舒服。

  于是,第一代播音员固有的问候“观众同志们”,也是在这几个年轻人的努力下,变成了“观众朋友们”。卢静还是在伙伴们的支持下,1984年第一个尝试微笑播音。为了表示对观众的尊重,卢静换衣服也相对比较勤。此外,薛飞开始尝试把声音放低,尝试把播音播得亲切些。

  他的尝试在当时几乎没有受到什么阻碍,也带动了同事,在前辈和后辈的一道努力下,《新闻联播》播音员们逐渐形成了现在这种字正腔圆、沉稳大方的播音。

  这种播音比第一代播音员那种铿锵有力的播音显得要亲切平实多了,在1980年代形成以后,受到了观众的欢迎,被认为是亲民的播音。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,当年的亲民几乎持续不变到现在之后,就成了“刻板”的代名词。

  1994年的时候,中国播音学诞生的那年,很多人就都说《新闻联播》的播音员只会照稿念。张颂希望罗京写一篇文章反驳反驳,罗京回答,“这用不着写文章,让他来念一个试试就行了。”

  以上就是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尝试,播音主持培训的同学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尝试,寻找自己最好的状态,挖掘自身的优点!

说明: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(QQ:1624823112),万分感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