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中影人教育播音主持学苑!

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:

400-860-2997

播音艺考常见问题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播音艺考常见问题

播音语言的三感三性怎么理解?

来源:中影人艺考播音主持学苑 发布时间:2020-10-15

  李瑞英老师说“播音腔是贬义词”,正是因为在当下,大多数时候讨论的“播音腔”已经偏离了播音的“内核”,或者是对播音主持“三性三感”片面的理解,变成了一个比较狭义的概念,甚至成为了“播音中的固定腔调”,不论什么稿件、对象、场合都用一个腔调去播音,语气、节奏、基调缺乏变化,学了播音反而变得“不会说话”了。

播音主持

  初学播音时,简单的“模仿”,往往学得就是这样一个贬义的“播音腔”,当然这或许是很多艺术、技术学习必经的一个过程,也是对“播音学”不断“认知”的过程。

  由“说人话”到“不说人话”,再到“说人话”,这个过程是很难一蹴而就的。

  浮夸

  我们谈论“播音腔”很多时候可能只是一种主观的、片面的,甚至是想象中的“腔调”或“专业范儿”,而且这种“认知”很可能已经被扭曲、夸张,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事物本身。

  当我们凭借着这种想象中模糊的“感觉”去播音,甚至把“腔调”变成了播音所追求的“目的”,就可能使播音变得“浮夸”、“做作”,而说话真正的“目的”已无暇顾及。

  如果说播音要“带腔”的话,那也是为“传播目的”服务的。脱离“传播目的”,单纯的追求“腔”,甚至把“腔”变成了“目的”,这就本末倒置了。

  偏见

  当我们对一个行业,一个地域,一个群体,了解的越少,“偏见”往往就会越深。

  行业外对播音员“播音腔”的“刻板印象”可以说根深蒂固,当然很多时候可能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。

  大众所谈论的“播音腔”通常与“播音专业”没有多少关联,比如认为“端腔拿调”就是“播音腔”,甚至“发声靠后、压低喉头”都是有专业范儿。

 

  借鉴

  作为播音学习者则应避免被“表象”所困扰,尝试去认识事物的本质。

  “借鉴”是学习播音重要的途径,当然也很容易“照猫画虎”。但若注意“广度”和“深度”,是会有很大收获的。

  任何作品都有不足,任何老师都有短处,不能只会批判,不懂欣赏。借鉴要“广”,博采众长,海纳百川。

  借鉴也要把握“深度”,一个作品,十位老师播音,就可能会有十个“形式”,“形式”背后的“为什么”是我们在借鉴时需要去多思考的。

  练习吐字发声、语言表达,自然不是为了“专业范儿”,不是为了一开口就要显得“操练有素”,而是在日常的言谈中,在不经意间能给人一种“美的享受”。

  如果说有“播音腔”,那也一定是经过专业训练之后“自然的流露”,而不是刻意的“装腔、卖弄”。

  创新

  近期,《新闻联播》“新主播”登上热搜,有网友评论“多年没看联播,还是熟悉的感觉”,看到这样的评论确实啼笑皆非。

  其实,不能怪观众不看,学播音专业的、从事播音工作的朋友,可能一年也看不了几回传统媒体新闻或其他节目。

  前几天,中办、国办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》,强调推进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,要求:坚持移动优先,坚持改革创新,把更多优质内容、先进技术、专业人才、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、向移动端倾斜。

  随着内容、资金、技术、人才向新媒体倾斜,“新媒体播音主持”人才的需求必然优先于传统媒体播音主持,而且这是重要的、紧迫的任务。

  几十年来,我们谈论的“播音腔”无疑是传统媒体播音主持的概念。面对新媒体的冲击,不论播音腔是“中性词”、“褒义词”还是“贬义词”,这已经不是最主要的矛盾。

  “媒体融合”的改革创新,或许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一句话:不管黑猫白猫,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。

  以上就是有关播音语言三感三性的理解,如果播音主持培训的同学没有理解的话,可以来中影人播音主持学院,老师会给大家解释播音语言的三感三性到底指什么。

说明: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(QQ:1624823112),万分感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