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中影人艺考播音主持学苑 发布时间:2020-11-23
不少刚入行的记者或者基层通讯员常常认为人物通讯难写。写事件,记者很容易找到叙述逻辑,比如时间顺序、地点变化、视角切换等。但是写人,记者面对的是采访对象身上发生过的无数件事,选取什么样的素材?用怎样的思路来组织?如何真实立体地描绘人物形象,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呢?
范文是最好的教材。今天,中影人播音主持培训班老师就以战“疫”报道中的人物通讯为例,跟大家说说人物通讯写作的六个关键。
每个春天都会来临,每个城市定会“康复”。在广大“白衣战士”的艰苦鏖战下,战“疫”一线捷报频传。这些“最美逆行者”犹如黎明前夜空中的星辰,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之光,而报道他们的人物通讯则成为最生动、最鲜活的灵魂教材。虽然来自五湖四海、远在千里之外,可为什么其人其事却能感动我们?让我们对彼情彼景感同身受?在分析他们的事迹报道后,我们发现其中蕴含着这几条人物通讯的写作规律。
1. 要有一双闪亮的“传情之眸”
曾文正公在《冰鉴》一书中,对“依眼识人”有过精妙的论述,他认为观眼则可知人大半且屡试不爽,这恰恰证明了眼睛的重要性。通讯是人物的画像,标题是通讯的窗户。人物通讯的标题就如同眼睛,闪烁着主人公的精神灵魂之光。(《这样写新闻标题确实牛,难怪领导留言点赞!》←点击传送)如果眉目传情不到位,就达不到勾人的效果,乍一看来此“人”平平,并无与众不同之处,那么就很难吸引人继续读下去。
例如:
2月23日晚,多家新媒体先后转发了一条通讯,讲述的是哈医大二院支援武汉医疗队中三位女护士的故事。在她们之中,有正式党员,也有预备党员,还有积极分子,虽然政治面貌并不一样,但当任务来临时,大家的思想觉悟却一般无二,都用实际行动在战“疫”一线经受住了考验。就是这样一篇人物通讯,不同网站在推送时重拟了各自的标题,比如《三朵“向阳花”驰援武汉并肩作战》《三朵姐妹花:我们是有着同一理想的战友》《哈医大二院支援武汉医疗队中的三朵姐妹花》……
哪一种标题更能吸引眼球?估计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。只有那个最能让你感同身受、最能让你捕捉到想要了解信息的标题,才是你的“眼中所爱”“盘中之餐”。好的人物通讯标题,一般都概括准确、文字简约、意思传神,既贴合人物形象,又有丰富内涵,而且还有一定的审美价值。
在拟定人物通讯标题时,一定要找到最能摄人心魄的点,或者修改雕琢成最能勾人兴趣的题,再或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使其形象化,还可以通过破折号和冒号形成“概括+解释”的模式……总而言之,必须深度加工、多维打磨,让标题既能藏“主线”于其中,又能于“传情”中勾人,这样才可“吊”起读者胃口。
2. 要有一个洪亮的“首发之音”
话不投机半句多。陌生人初见,几句漂亮的话,就能引起共同的话题,就能让彼此舒服开心地交流下去。如果找不到兴趣点,或者“没嗑硬唠”,甚至一方开心说、另一方头疼听,那么就很难交流得下去。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说:“开卷之初,当以奇句夺目,使之一见而惊,不敢弃去,此一法也。”对于人物通讯来讲,如果开头不吸引人,“首发之音”不够洪亮,导语或者摘要起不到“醇香穿巷引酒客”的作用,那么再典型的事迹都要埋于“深巷”了。
例如:
新华社在2月23日采编了一篇报道,讲的是24岁汶川女孩佘沙请战援“武”的故事。支援武汉的医护工作者不计其数,为什么要采写这个叫做佘沙的女孩?其实在她身上最大的一个与众不同点就是:过去她曾被救助,现在她要救助别人。于是,记者在通讯的开篇写道:“12年前,佘沙目睹医护人员如神兵天降,疗愈汶川的伤口。12年后,她多次申请,成为武汉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。”短短两句话,将佘沙的特殊性和与众不同准确刻画了出来,行文很简单很精炼,却直接点到了关键要害。
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,人物通讯的开头一定要进行精心组织和酝酿,力争在最短时间内、最少阅读量内,把人物最与众不同、作者最想传递的消息,采用最“有趣”的方式表达出来,拿出一个“诱人”的开头,这样才能拨动受众的心弦,让读者想去了解你所刻画的人物。写好人物通讯的开头,可以采取映衬烘托的方式,比如罗列荣誉、数字对比、正反映衬等;也可以于平中求“曲”,把人物违反常情的现象或有矛盾的地方突出地摆在开头;或者以比兴的手法入题,引用诗歌、民谣或歌词等引出所表之人;还可以采取情景缩影的办法,通过描述一个场景或一段话来刻画出人物的侧面……只要根据主人公的具体情况合理设计,就可以找到一个最适合的“引子”。
3. 要有一套粗壮的“架梁之椽”
懂得盖房子的人都知道,房梁之所以能承载千斤重,并非一柱所为,架梁之椽功不可没。拿人物通讯来讲,选择人物的报道主线,就如同选择顶起房屋的主梁,而刻画人物的切面或骨架,就是这架梁之椽。因此,所选梁椽是否得当,直接关系着能否承担起团体或人物的“品质之重”,决定着能不能全方位、立体化地把主人公的形象刻画出来。
例如:
近日,新华社刊发了一篇人物通讯,讲述的是海口美兰边检女队长饶俊把好疫情防控第一关的事迹。这篇报道围绕饶俊奋斗在一线岗位上的一系列故事,从领导带头坚守岗位、克服困难无私奉献、勇于担当彰显党性等5个方面来刻画,将这位边检女队长活灵活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,大家似乎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位女党员干部的干练和拼劲,甚至给人以“似曾相识”或“相识已久”之感。
文以载道。人物通讯尤重其“道”,因为这个“道”就是主人公的精神核心、灵魂所在。撰写人物通讯,一般很少就一事而论,通常情况下都是选择几个侧面,或者一个群体的几个特点,这样所刻画的对象才能立体、全面、饱满。可以说,了解所要刻画人物的鲜明特点是前提,接下来重要的一环就是找准搭建骨架的突破口,从他吸引你的众多点中选出几个最能反映特色的、最能全方位展示人物状况的,于这些与众不同之处着手,雕琢成人物性格特征、精神品质的闪光点,这样就能通过二维的文字展现三维或四维的效果。
4. 要有一缕匀细的“刺绣之丝”
好的刺绣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舒适度,也有观赏价值,其珍贵之处不只在于蚕丝,更在于手工,一针一缕便将万物跃然丝上,这个就是精细的功夫、艺术的本事。其实,无论是文字还是素描,刻画人物极为讲究的就是粗细相搭,特别是将细腻之处精准复版出来。
例如:
在关于龙游护士何双双的一系列报道中,中国青年网给出了很好的典范:“她为逝去的李文亮医生落泪,夜里蒙在被子里哭,也会安静地坐在窗户旁数来来往往的救护车,一辆、两辆、三辆……数着数着又哭了。”虽然只有2个简简单单的场面,但笔触粗中有细,将画面描述得栩栩如生,将人物的内心展现得透透彻彻,字数不多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心理变化。
描述人物和场景的极致,也许当属“文字照相机”的境界了。只有抓到最平凡却又最不普通的细节进行刻画,找到最能贴近生活却又不同寻常的点位进行描摹,才能真正原汁原味、原场景还原。在撰写人物通讯时,对于能让自己产生触动的地方一定要深入观察、仔细咂摸,不可平平淡淡叙述,既不能全详或全略,也不能一把雕刻刀用到底,必须有详有略,这样才有纵深感和层次感。特别是在描写能够反映人物特点的行动,或是衬托人物心理变化的情景时,必须下足绣花功夫,匠心不仅要独运,更要细运、精运,在详略得当的“详”中,以最简练的文字传递最真的画面。
5. 要有一手灵活的“雕琢之术”
祖国名山大川多不胜数,为什么五岳、峨眉、武夷等更容易成为登山之选?为什么有些山川虽然远在千里之外,却也想去看上一看、爬上一爬?登顶的乐趣难道只是来自于“一览众山小”吗?其实,名号也好、挑战性也罢,之所以能吸引人,大多源于险峻和陡峭;正是因为其山势多姿、景色旖旎,才更惹得人们想去征服,想去一睹风采。撰写人物通讯也是一样,如果主体部分只是简单陈述式、纪录式,没有灵活的表现手法,那么就很容易让人产生疲劳感,也就无法让人心甘情愿地读下去。
例如:
从人民网、新华网以及各大主流网页新闻频道来看,最近点击率比较高的人物通讯,多数都是“奇招频出”“妙手拈花”——有的是书信式的,有的是视频式的,有的是日记式的,有的是原话引用式的,有的是问答式的,有的是借他人之口讲述式的……无论那种形式,都打破了传统的消息撰写模式,走出了“消息+消息+消息”的怪圈,打破了“消息+++”的思维桎梏。
众所周知,通讯的内容相对于消息来说更为丰富一些,需要展示和宣传的侧面更为多重多样,因此其字数一般也就多些、篇幅更长些。如果在采写人物通讯时只是一根筋地刻画、一个套路地表述,那就会成为“老太太裹脚布”。人物通讯最大的特点是有主线,主人公要么是一个团体,要么是一个个体,所以要把多种表述手法融合好,不局限于一种形式,也不局限于一件事情,选择最适合的方式,将多种刻画手法灵活搭配,做到片断式呈现、冲突式设计、文学式表达,这样就能让每一个侧面都出现转角遇到“桃花源”的感觉。
6. 要有一道明亮的“品质之光”
人物通讯的作用在于宣传先进人和事,以反映其内在品质,并激发更多的人效仿学习。在采写人物通讯时,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忘记初衷,这个初衷就是通过文字来宣扬、赞扬正能量,不管怎么分层次、如何划切面,都必须围绕人物的高贵品质来行文,否则即便手法再多,也都是无用之文,反而把读者带到“桃花阵”中,弱化了想要传递出的人物品质之“光”。
例如:
几天前,中国青年网刊发了一篇报道,名为《在武汉运送病人的日子:其实我也害怕,但义不容辞》,主人公是志愿运送病人的司机师傅徐金陆。这篇通讯中讲述了徐金陆在运送病人的环节动作,描述了他的工作状态,也刻画了他的内心变化,通篇报道近5100字,但丝毫不会让人有“戒读”之感,并且通过多个侧面,将徐师傅的高尚品质刻画了出来。
有的笔友在撰写人物通讯时,很容易过于注意场景或点位刻画,在这方面的功夫“下过了劲”,花了不少心思却影响了人物品质之光的放射,说来说去竟淡化了“为什么要报道这个人物”的问题,其中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找到关键的升华点。所以,在撰写人物通讯时,特别是没有惊天动地“场面”的情况下,一定要在区分层面的基础上,或用他人之口,或用效果之实,或用内心之话,把人物的高尚品质凸显出来,将这一部分的中心引出来、写出来,让大家知道你所描述一切是为了这种品质服务的,这样才能得到读者认同,才能让人物真正“立”起来。
说明:文章内容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(QQ:1624823112),万分感谢!
官方微信
微信扫一扫
官方微博
微博扫一扫